主要内容

调制信号的连续小波分析

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连续小波变换(CWT)来分析调制信号。

加载二次啁啾信号。信号的频率在t= 0时开始于约500hz,在t=2时下降到100hz,在t=4时增加到500hz。采样频率为1khz。

负载quadchirp;Fs = 1000;

使用带有凹凸小波的CWT获得该信号的时频图。当你的信号是振荡的,并且你对时频分析比对瞬态定位更感兴趣时,凹凸小波是CWT的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
[cfs,f] = cwt(quadchirp,“撞”fs);helperCWTTimeFreqPlot (cfs tquad f,“冲浪”二次啁啾的CWT“秒”“赫兹”

图中包含一个轴对象。二次啁啾的标题为CWT的坐标轴对象包含一个曲面类型的对象。

CWT清晰地显示了二次啁啾频率的时间演化。二次啁啾是一种调频信号。虽然这种信号是合成的,但频率和幅度调制在自然信号中也经常发生。使用CWT获得一个回声定位脉冲由一个大棕色蝙蝠(Eptesicus Fuscus)发射的时频分析。采样间隔为7微秒。使用每八度32个声音的bump小波。感谢伊利诺伊大学贝克曼中心的Curtis Condon、Ken White和Al Feng提供的蝙蝠数据,并允许在这个例子中使用它。

负载batsignalt = 0:DT:(数字(蝙蝠信号)*DT)-DT;[cfs,f] = cwt(蝙蝠信号,“撞”1 / DT,“VoicesPerOctave”、32);helperCWTTimeFreqPlot (cfs, t。* 1 e6, f / 1 e3,“冲浪”“蝙蝠回声定位”...微秒的“赫兹”

图中包含一个轴对象。标题为Bat echoocation (CWT)的axis对象包含一个类型为surface的对象。

对于最后一个例子,获得1995年神户地震期间记录的一些地震仪数据的时频分析。数据是1995年1月16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的塔斯马尼亚大学记录的地震仪(垂直加速度,纳米/平方秒)测量数据,从20:56:51(格林尼治标准时间)开始,以1秒为间隔持续51分钟。使用默认的莫尔斯分析小波。

负载科比;Dt = 1;类(科比,1);标题(《1995年神户地震资料的CWT》);

图中包含一个轴对象。1995年神户地震地震仪资料标题为CWT的轴对象包含类型图像、线、面积3个对象。